阅读历史 |

红楼之挽天倾 第482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贾珩在前院陪着贾政倒也合适,笑了笑道:“他们爷们儿在外用饭,许是温着酒吃,那就不唤他了。”

&esp;&esp;范氏笑了笑,好奇问道:“老太太,可是那位珩大爷?”

&esp;&esp;贾母点了点头,道:“可不是?你在南边儿也听过?”

&esp;&esp;“书信往来,也曾听过。”范氏笑着应了一声,不好深谈。

&esp;&esp;邢夫人面色就有几分不自然。

&esp;&esp;邢岫烟抬眸看了一眼自家母亲,思量着“珩大爷”其人,少顷,重又和一旁的宝钗叙话。

&esp;&esp;而后,贾母宴请午饭,众人用过饭,落座,品茗叙话。

&esp;&esp;贾母道:“你这侄女回去,也没同龄女孩儿一起玩着,看着倒是孤单的紧,不若先在这边儿和二姑娘一同住着,她们姊妹同龄,来往说话也会便宜一些。”

&esp;&esp;事实上,贾母就喜欢那颜色好的女孩子,对后来的薛宝琴,更是将一件珍藏已久的斗篷送给宝琴。这种心理可以称之为“祖母的青春缅怀”,能在暮年之中,从一张张笑脸中找到逝去的青春年华。

&esp;&esp;当然越热闹、越喜庆的性子越好,最好是开心果,如宝琴和湘云。

&esp;&esp;年长一些的,如薛姨妈,喜庆、呆萌,反而是邢、王二夫人严苛、板正,实际不怎么讨贾母的欣喜。

&esp;&esp;再年长一些的就是……刘姥姥了。

&esp;&esp;邢夫人笑了笑,说道:“老太太好意,我瞧着也是,等岫烟见过了她姑父,就过来和老太太说话。”

&esp;&esp;范氏在一旁听着,心头更是欢喜不胜,笑道:“老太太喜着岫烟,真真是她的福气了。”

&esp;&esp;不提邢夫人领着邢岫烟、范氏几人离了荣庆堂。

&esp;&esp;话分两头儿,贾珩与贾政在书房,摆了酒菜叙话,原有贾政门下清客相公,程日兴,詹光、单聘仁、卜固修等几个相陪,极尽逢迎之能事,都被贾珩屏退,书房中倒只剩下二人。

&esp;&esp;贾政吃了不少酒,脸颊通红,“子钰,我为官十数载,初为员外郎,今还为员外郎,若知如此,不若当初自举业发迹,许还能有一番作为。”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二老爷兢兢业业,可堪勤勉二字,但官场一道,一是为人,二是做事,如不善交际,则通达庶务,也有进益,因为再是人浮于事,衙门总需要做事的人。”

&esp;&esp;其实,庶务也就那么一回事儿,主要历练多了,中人之资也能有所进益。

&esp;&esp;比起秦业,堪称勤业,几乎是靠着勤勉做事,以毫无背景之身,混到郎中一职,这在后世就是某部司长。

&esp;&esp;贾政就有些游手好闲了,不通庶务,如再当事务官,就需要寻个好幕僚,否则被人糊弄蒙骗,就容易出问题。

&esp;&esp;当然有他在,谁能蒙骗锦衣府堂官的亲眷?

&esp;&esp;在贾赦倒台后,贾政就是他立的一块儿牌坊。

&esp;&esp;不然,贾母真的要急眼了,说出去也不好听。

&esp;&esp;庶支崛起,嫡支夺爵的夺爵,论死的论死,罢官的罢官,只有他一枝独秀……画面太美,简直不能看。

&esp;&esp;贾政或许能力不行,但老实本分,这就是优点,总有合适的位置。

&esp;&esp;贾政叹了一口气。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二老爷也不必沮丧,先静待时机。”

&esp;&esp;说句不好听话,给贾政安排个官职,轻轻松松的事儿,但在自己手下做事,贾政面子挂不住。

&esp;&esp;贾政点了点头,算是应下。

&esp;&esp;过不多久,贾珩见贾政醉态已现,就唤了小厮,扶着贾政回去歇息。

&esp;&esp;贾珩则出了书房,沿着回廊向着宁府而去,终究喝了酒,冷风一吹,倒也有几分醺意。

&esp;&esp;小厮近前道:“大爷,要不我扶您回去。”

&esp;&esp;“无妨。”贾珩摆了摆手,定了定心神,沿着回廊,向着东府而去,倒无丝毫醉态。

&esp;&esp;说来也巧,出了书房,沿着抄手游廊,缓步走到月亮门洞处,刚刚出了月亮门洞,忽地就见一个少女直直撞来。

&esp;&esp;贾珩连忙向一旁闪去,倒是吓了少女一跳,口中“哎呦”一声,身形却是踉跄了下。

&esp;&esp;贾珩这边厢,只得伸手扶了下来人胳膊,低声问道:“没事儿吧?”

&esp;&es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