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红楼之挽天倾 第550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进了体和殿中。

&esp;&esp;殿中,灯火辉煌,人影环聚,一道道目光看向已是面如死灰,几不能行的忠顺王。

&esp;&esp;“父皇,儿臣冤枉,冤枉啊。”忠顺王一进殿中,看清烛火辉映的明堂前,崇平帝以及太上皇等人,几乎是双手趴伏于地,哭诉道。

&esp;&esp;“冤枉?”

&esp;&esp;太上皇冷笑一声,怒道:“如今人证物证俱全,还在这里喊冤叫屈?陈荣,你一把岁数都活到狗身上了吗?”

&esp;&esp;忠顺王身形僵直,面色苍白,正要张嘴辩白。

&esp;&esp;“这是从你家中密室搜检出来的罪证!白纸黑字,清清楚楚!”

&esp;&esp;说着,将手中的簿册,勐地一下子扔在地上,在光滑地砖上“擦擦”滑行至忠顺王跟前儿。

&esp;&esp;忠顺王抬眸正看见蓝色封皮的账簿,童孔剧缩,一颗心瞬间沉入谷底,膝行几步,痛哭流涕道:“父皇,贾珩小儿与儿臣早有宿怨,这是他借机构陷,要置儿臣于死地!这簿册是假的!假的!定是贾珩小儿伪造的!”

&esp;&esp;贾珩皱了皱眉,并没有理会,盖因这种狡辩之辞,在此时此刻,太过苍白无力,几乎不值一驳!

&esp;&esp;晋阳长公主艳丽玉容上,隐有霜意寸寸覆着脸蛋儿,也了一眼仍在狡辩的忠顺王,心头冷嗤。

&esp;&esp;这般说辞,当在场之人,都是傻子不成?

&esp;&esp;果然,只听崇平帝冷喝一声,“住口!”

&esp;&esp;这位中年帝王,面色如铁,目中不乏失望之意流露,寒声道:“事到如今,还在抵赖攀缠!监造恭陵的是你,如今陵寝因震坍塌,你在内务府的僚属,也亲口指认你事涉桉中,锦衣府更是在你家中搜检出罪证,你这时偏偏说子玉陷害于你,难道他还能提前准备好簿册,未卜先知不成?荒谬绝伦!”

&esp;&esp;哪怕是跪下求饶,他都不会这般失望,而今形迹败露,竟还在文过饰非,试图往旁人身上泼脏水,可见死不悔改!

&esp;&esp;忠顺王:“……”

&esp;&esp;“父皇,这都是下面之人操持,儿臣并不知情,想儿臣再是昏聩,也不敢在父皇吉壤上……”

&esp;&esp;忠顺王心头一急,转而该换了自辨方向。

&esp;&esp;“够了!”

&esp;&esp;太上皇沉喝一声,苍老冷漠的声音响彻殿中,让一众内监垂下了头同时,也将忠顺王的分辨之辞尽数堵在喉咙之中。

&esp;&esp;忠顺王额头渗出冷汗,手足冰凉,目光惊惧地看向那坐在罗汉床上的上皇。

&esp;&esp;只听殿中传来苍老、幽冷的声音:“陈荣贪鄙狷狂,昏聩颟顸,于监造皇陵事利令智昏,因使恭陵罹难,上下震怖,诚谓无君无父、不忠不孝之徒,人神共愤,天谴有应!现将陈荣玉谍除名,废为庶人,徒至恭陵,徭赎罪孽!诏旨颁发中外为官民咸闻,以儆效尤,庶几宗藩察知其恶,引以为戒!”

&esp;&esp;徒至恭陵修陵,就是罚作苦役,配合着玉谍除名,废为庶人,这几乎就是彻底废黜了忠顺王。

&esp;&esp;至于人神共愤,天谴有应,就是说地震震塌,实在看不惯这种不忠不孝之徒欺上瞒下,这也终结了一些“谶纬”流言。

&esp;&esp;贾珩听着太上皇说着处置之言,暗道,这位御极三十余年的天子,倒是雷厉风行。

&esp;&esp;而且处置似乎比他想要的夺爵、圈禁,还要严厉一些。

&esp;&esp;夺爵、圈禁还能在王府当猪养,但玉谍除名,废为庶人不说,还要徒至恭陵,罚作苦役,忠顺王这个年岁,还要去抬土木石料。

&esp;&esp;于忧惧惶惶之中一命呜呼,才是其最终结局。

&esp;&esp;其实,至于指望赐死,根本不大可能。

&esp;&esp;因为一般而言,除非谋逆之罪,才会赐死,并且诛连戮绝。

&esp;&esp;但现在,忠顺王府这一脉多半也不除爵绝祀,而由其子减等为郡王承袭,其余诸子依次降等为镇国将军。

&esp;&esp;这在大汉会典中称谓之「特恩继承」,如因犯罪或绝嗣等缘故而中断继承,会择其支系而降等继承爵位。

&esp;&esp;不过,这些都是崇平帝降下恩典,以示皇恩浩荡,宗族和睦,起码也要尘埃落定,抑或三年五载。

&esp;&esp;忠顺王闻听自己被废为庶人,几如晴天霹雳,愣怔当场,而后反应过来,仰起苍髯皓首,面色苍白,声音都开始打着颤儿,流泪道:“父皇,儿臣知错,知错了,还请开恩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