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红楼之挽天倾 第631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臣的智商检测了个遍。

&esp;&esp;不过,其实也情有可原,有的并非兵部的官吏,隔行隔山,的确不懂朝廷军报令制,有的官员则是疏忽大意,比如兵部的官员没有去想着怀疑。

&esp;&esp;事实上,如果没有明显的疏漏,谁会像贾珩这样带着“怀疑一切”,“找茬儿”的心态,去怀疑战报的真假?

&esp;&esp;现在是什么时候?

&esp;&esp;国家藩王册封王妃的大典,结果你冷不防地说捷报是假的,没有确凿证据,说错了怎么办?

&esp;&esp;哪怕有人觉得隐隐不寻常,比如为何没有见到河南巡抚周德祯的名字以及钤印,还有兵部侍郎施杰,就稍稍疑惑河南都司应该三人具题才是,好像还缺了一位经历署名用印。

&esp;&esp;甚至,战报格式写的好像也不是很工整的小瑕疵。

&esp;&esp;但许多东西,在某种环境和气氛的衬托下,会自行脑补、修正,除非十分严重的漏洞,不然不会引起怀疑。

&esp;&esp;比如,为何没有巡抚周德祯的署名,可能的解释是河南都司贪功,急于奏报,格式不工整,也可能是文吏粗心大意,至于没有经历副署用印,也不是太大问题。

&esp;&esp;河南都指挥使郭鹏和佥事彭国麟的印鉴不是在上面盖着,还有名字,更不要说还有一位来自朝廷中枢的勋贵的奏疏以为左证。

&esp;&esp;上面的印鉴钤押,红色印泥,实在嫣红刺目。

&esp;&esp;关键是此情此境,除非明显是非常大的漏洞,否则,怎么会有人怀疑被崇平帝先一步承认的战报。

&esp;&esp;后世,许多招摇撞骗的桉例,甚至在资讯发达的后世,还能见到政治掮客冒充大员亲戚,骗到了浸淫官场多年的老油条。

&esp;&esp;至于青史也有记载,如前元末年,河南行中书省的小吏范孟,寻人合伙假冒钦差,将河南行省高阶官员诱捕,几是一网打尽,直接造成河南行中书省体制瘫痪。

&esp;&esp;这不是清代的李卫当官的戏剧,而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史实。

&esp;&esp;于是,战报终于传到了前军都督同知柳芳的手中。

&esp;&esp;柳芳拿着战报阅览着,过了会儿,看向前方的蟒服少年,直接递将过去,笑道:“贾大人也看看河南官军的捷报,可知当初打破汝宁府、洛阳危殆的言论,是何等杞人忧天,危言耸听!如今看来,不堪一击的不是河南官军,而是贼寇!”

&esp;&esp;此言一出,恍若拉开了序幕,原本只是存在于殿中文武群臣心底的腹诽,在此刻被摆在台面上,都是面色古怪地看向那少年。

&esp;&esp;“贾大人,看过之后,再也不用寝食不安,如坐针毡了吧?”柳芳讥讽笑了笑,将手中的战报递将过去。

&esp;&esp;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。”

&esp;&esp;也是这几天听着弹劾奏疏,记住了几句科道言官们的引经据典,而此番言论一出,在熙和宫中顿时掀起轩然大波,拥有难言的杀伤力。

&esp;&esp;庸人自扰,贾子玉是庸人?

&esp;&esp;贾珩面色平静,伸手接过捷报,以及牛继宗的奏疏,开始凝眸阅览。

&esp;&esp;与此同时,内阁首辅杨国昌听到柳芳之言,心头暗道,武勋尚且不满小儿,彼等何德何能,与闻国政,执掌枢机?

&esp;&esp;崇平帝这时,也看向那蟒袍少年,见着其逐字逐句阅览战报,暗暗摇了摇头。

&esp;&esp;吃一堑、长一智,磨练磨练也好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与此同时,就在殿中群臣为战报而喜的时候,熙和宫西南角搭就的看台上,端容贵妃也从内监口中得知熙和宫中的消息。

&esp;&esp;“河南官军大捷?”端容贵妃秀丽玉容上现出一抹惊讶。

&esp;&esp;内监笑道:“娘娘,殿里的大臣都议着呢,河南都司写了奏报,一等伯牛继宗还写了为河南都司将校请功的奏疏。”

&esp;&esp;南安太妃闻言,笑了笑道:“娘娘,这可真是一桩大喜事,喜上添喜了,双喜临门。”

&esp;&esp;这时,牛继宗之母许氏听到自家儿子的姓名,在牛继宗之妻楚氏的搀扶下,笑问道:“可是继宗?他年后不久就去了河南,这是传来捷报了?”

&esp;&esp;内监道:“殿中说是来了捷报,还有牛爵爷的请功奏疏。”

&esp;&esp;许氏闻言大喜,对楚氏道:“可听到了?这下不用再为继宗提心吊胆了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