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红楼之挽天倾 第649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目,陆续转运至太仓以及官方府库,作为此次京营剿抚河南民乱的军需储备。

&esp;&esp;至此,困扰京营大军剿寇、抚民的巨量粮秣问题,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被贾珩特务、兵马的镇压下彻底解决,追缴回米粮三百五十万石。

&esp;&esp;此刻,河南府府衙中,两位藩王已经被大批锦衣缇骑重新护送至藩邸,不过王府卫队以及僮仆、家丁都被缴了军械,以京营兵马接管了宫城防务,以锦衣府卫士严加“控制、保护”了两位藩王,等候朝廷方面崇平帝的旨意。

&esp;&esp;一座飞檐斗拱、朱梁黛瓦的八角凉亭中,两人并排而立,低声叙着话,正是贾珩与咸宁公主。

&esp;&esp;“先生,粮秣之忧已解,先生怎么还愁眉不展?”咸宁公主妙目流波地看着身旁身形颀立、修长的蟒服少年。

&esp;&esp;她只觉今日倒宛如做梦一样,在先生的一番调度下,本来她以为要扯皮几日的粮秣催缴,就雷厉风行地完成。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方才听孟府尹所言,追缴而来的税粮不过是郑卫两王,藩邸几座粮仓的一半储藏,如今河南百姓屡被天灾,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,甚至不能湖口,可宗藩穷奢极欲、奢靡无度,无怪乎贼寇反旗一树,汝宁开封府县百姓闻而响应,遍地烽火,势大难制。”

&esp;&esp;这在后世的阶级史观中,他就是镇压农民军的刽子手,妥妥的封建反动势力。

&esp;&esp;咸宁公主听着这话中的激荡心绪,心有所感,不由顿了步子,原是清冷的目光柔波盈盈,丹唇轻启道:“先生。”

&esp;&esp;贾珩抬头看向西方天际的彤彤晚霞,绚丽如云锦,叹道:“这覆舟水是苍生泪,不到横流君不知……”

&esp;&esp;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,有人生来就在罗马,有人生来就是牛马。

&esp;&esp;咸宁公主闻言,心头一震,白璧无瑕的脸蛋儿怔怔片刻,品着这两句话,一剪秋水波光潋艳,柔婉地看向那少年,只见那脸上许是因为夕霞照耀,坚毅如刀的眉峰,似乎影影绰绰笼在远处的金红大日下,巍峨高立,如泰如岳。

&esp;&esp;春山黛眉下的晶灿明眸闪了闪,忽而心头那种怦然,几是抑制不住。

&esp;&esp;不远处的夏侯莹,原本按着绣春刀昂然而立,闻听这感慨,一如清霜的脸上也有几分动容。

&esp;&esp;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,这样的句子,以二人之见闻广博,自是听过,可这番感慨,更见悲悯之心和兴衰之叹。

&esp;&esp;这是武勋?不对,这种胸襟气度,说是内阁阁臣都有人信。

&esp;&esp;第560章 王霸之业可期……

&esp;&esp;河南府衙,后院

&esp;&esp;贾珩收起心头的思绪,转头看向咸宁公主,却见少女明眸熠熠地看向自己,一瞬不移。

&esp;&esp;而贾珩勐然的一回眸,四目相对,无疑使咸宁公主吓了一跳,秋波流转的眸子如受惊的小鹿,旋即躲闪开来,眸光随之落在贾珩腰间的香囊上,冰肌玉骨的雪颜上现出一簇簇艳艳红晕,一直延伸到耳垂的耳钉孔。

&esp;&esp;羞死了,方才看着先生一时看呆……被发现了。

&esp;&esp;“殿下,先前不是说要往韩国太夫人府上?”贾珩开口问着,打破了沉默。

&esp;&esp;少女妍丽玉容上见着讶异之色,声音不易觉察地打着颤儿,问道:“嗯,先生……那卫郑两藩不是?”

&esp;&esp;既卫郑两藩已被顺利震慑,似乎也不用再去韩国太夫人府上了吧。

&esp;&esp;贾珩转过头去,目光从廊檐下的梁柱、青檐藤萝的砖墙,拂掠向后院西南角的一棵梨树,正是三月上旬,春和景明,草长莺飞,枝头已见着几朵洁白如羽的细小花芯,此刻在晚霞照耀下,恍若披上一层朱红纱衣,让人忍不住想要撷取赏玩、轻嗅芬芳,将这些思绪驱散,道:“殿下为皇室宗女,这次来到洛阳,不去看看太后娘娘的弟媳,也于礼不合。”

&esp;&esp;太后之弟早逝,为崇平帝继位后追赠韩国公,而其妻则封以韩国太夫人,论起来,咸宁公主还要唤着一声舅奶奶。

&esp;&esp;咸宁公主听着贾珩此言,秀眉弯弯,欣然道:“先生说的是,是应该去看看太夫人,只是想着先生军务繁忙,晚上不定处置军务。”

&esp;&esp;“忙也不在这一时,等下和殿下一同过去,先前我派人下了拜帖,提前知会过了。”贾珩轻笑说道。

&esp;&esp;咸宁公主怔了下,旋即反应过来,朱颜上见着欣喜,好奇问道:“先生是什么时候下的拜帖?”

&esp;&esp;“就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