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红楼之挽天倾 第750节(3 / 4)

加入书签

sp;徐开道:“不敢,只是来之前看了一些河南诸府县志,有所了然,对永宁伯治豫之举也有观察,重农务本,辨明冤枉,是谓米粟无贵则民安,曲直无枉则少怨。”

&esp;&esp;说到最后,似颇为推崇贾珩在河南的治政策略。

&esp;&esp;“徐侍讲既知本官在河南治豫情事,可知本官在诸省县乡亭里,整顿吏治,查察冤狱,铲除劣绅?”贾珩面色平静,开口问着,只是目光却落在对面青年面上。

&esp;&esp;官场之上,多是对上司是狗,对下属是狼,对同辈是鬼的文臣。

&esp;&esp;听其言,观其行而已。

&esp;&esp;徐开沉吟片刻,说道:“据下官所知,永宁伯惩治者,多为欺男霸女、鱼肉乡里的豪强劣绅。”

&esp;&esp;这就是贾珩的伪装,以刑名之法,堂堂正正拿人,并没有在县乡亭里进行镇反。

&esp;&esp;贾珩放下茶盅,目光凝了凝,不置可否,而是转而道:“汝宁府是除却河南府外的产粮之地,田野平旷,但近些年匪盗丛生,稼穑荒芜,前汝宁知府钱玉山在先前汝宁民变中更是贪生怕死,变节投敌,本官已着河南都司相关军将先从汝宁府重建府卫,汝宁府民政则需廉直有为之干吏知府事,抚民生,如此才复隆治旧观,徐侍讲如知汝宁府事,几年可得安治?”

&esp;&esp;徐开情知自己得了认可,看着对面年轻的过分面容,说道:“制台大人给下官三年,定能使汝宁大治。”

&esp;&esp;贾珩默然片刻,说道:“三年一任,可观成效,不过今岁汝宁先乱后旱,户口流失严重,情形更为艰苦……”

&esp;&esp;说着,沉吟了下,说道:“藩府中尚缺一参政,徐侍讲不若先在藩司供职?更得发挥所长?”

&esp;&esp;参政是从三品官,比之知府还要高一级,按理说翰林侍讲出来,多半也能升个参政。

&esp;&esp;徐开面色一肃,拱手道:“下官无惧艰苦,唯愿知守一方,还愿永宁伯成全。”

&esp;&esp;宰相必起于州部,他为一任知府后,也能对大汉地方州县有所了解,为将来进入内阁也有一笔厚重的履历。

&esp;&esp;如果在藩司为参政,实是副手,难做出实绩来,再说如为知府,等有了功绩,纵是升为布政使也未必不能。

&esp;&esp;贾珩面色顿了顿,看着一脸恳切的徐开,暗道,这就是朝中有政治资源的官吏,主政一方不怕被焊在地方。

&esp;&esp;正要出言,忽而,眉头皱了皱,看向屋内突然昏沉下来的光线,抬眸看向外间,不知何时,天色似乎昏暗了一些,低声道:“这是要下雨?”

&esp;&esp;说话间,离座起身,举步来到廊檐下望向天空,只见大日被乌云遮蔽,似乎有团团乌云正在天边汇聚着,而刮起了风,原本炎热的天气一下子凉快乐许多,只是回廊上的灯笼连同院墙下的树木枝叶也随之摇晃了起来。

&esp;&esp;真应了他前日一句话,六月的变就变。

&esp;&esp;徐开也从座位起身,来到廊檐下,抬眸看向外间的天象,神色凝重道:“这时正是农忙,天似想要下雨。”

&esp;&esp;虽然河南因旱灾歉收,但还没到绝收的时候,这时候正处农忙时节,下雨肯定要影响到收麦。

&esp;&esp;贾珩拧了拧眉道:“像是阵雨。”

&esp;&esp;徐开:“???”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这是雷阵雨,不过,这是入夏后,暴雨成汛的前奏。”

&esp;&esp;黄河开封段河堤已经修缮加固好,但归德府一段还没彻底修好,到月底才算竣工,老天当然不会等着他把河堤修好才下雨,现在已经有了苗头。

&esp;&esp;事实上,暴雨成汛原也不是突然从天上倒水,然后瞬间黄河汹涌咆孝,洪汛之期前来……嗯,那是玄幻。

&esp;&esp;而是从第一场雨,断断续续,可能连着暴雨、阴雨交错连绵一个月,尤其是中原、淮南之地,冷热气流形成锋面雨,可能连续一个月,然后把江河湖泊都填满,在淮南唤作梅雨时节。

&esp;&esp;五月五端午,也就是阳历六月中旬,原就是下雨的时候。

&esp;&esp;红楼梦中,宝玉端午节那天在王夫人屋里调戏了金钏,然后一下子跑掉,然后见到龄官画蔷,淋了一场雨,回去给正在怡红院里玩水的袭人一记窝心脚。

&esp;&esp;徐开眉头紧皱,目光惊异地看向贾珩,问道:“永宁伯先前说暴雨成汛,莫非应在此处?”

&esp;&esp;贾珩面色凝重,说道:“这个不是我说的,现在只是第一场,后续还有连着几场,徐侍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