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红楼之挽天倾 第1183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一拨就是专门研制燧发枪。

&esp;&esp;此平行时空的明末,有一个毕懋康的人已经研制出了燧发枪。

&esp;&esp;董迁疑惑道:“燧发枪?”

&esp;&esp;神机营的火绳枪,凡大汉将士没有不知晓的。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是一种以燧石激发的火铳,比鸟铳的装填要更为方便,射程更远,我打算先组建一支八百人的马队,明年用以与敌决战,而除表兄外,人能担此重任。”

&esp;&esp;董迁是他的表兄,由其掌握这支战力要高上大汉军卒的火铳部队最好不过,等成效可以,再行扩编。

&esp;&esp;董迁闻言,连忙起身道:“节帅重托,末将不敢推辞。”

&esp;&esp;贾珩近得前来,拍了拍董迁的肩头,说道:“自家兄弟不必客气。”

&esp;&esp;封官许愿的话不用说,一切尽不言之中。

&esp;&esp;而不远处按刀而立的陈潇,见着这一幕,清眸闪了闪,攥了攥手中的刀柄。

&esp;&esp;贾珩又叮嘱了董迁几句关要,说道:“表兄,去将范参军唤来,我有话和他说。”

&esp;&esp;董迁抱了抱拳,然后辞离去。

&esp;&esp;贾珩转眸看向陈潇,轻声道:“以后两军对垒,还是于火器争锋,明年能否以弱胜强,就全靠这些奇兵了。”

&esp;&esp;陈潇点了点头,关切问道:“那红夷大炮,军器监现造了多少门了。”

&esp;&esp;“回京以来,才造了三门,希望年前年后尽量多造一些吧。”贾珩说道。

&esp;&esp;而两人正叙话之时,外间军卒来报,记室参军范仪来了。

&esp;&esp;第897章 秦可卿:再来十个八个,她也发得起……

&esp;&esp;京营,中军营房

&esp;&esp;范仪朝着那少年拱了拱手,低声说道:“卑职见过侯爷。”

&esp;&esp;贾珩指着一旁的椅子,面色温和,说道:“范参军坐。”

&esp;&esp;范仪拱手道谢,落座下来,抬眸看向那蟒服少年。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最近京中连番大雪,军营房舍可有有积雪压倒坍塌?”

&esp;&esp;前几天他就营中视察了军营将校士卒的供暖保障,而煤炭公司一旦成立,显然是要优先保障供给京营。

&esp;&esp;范仪道:“诸营之营舍,经过点验,俱闪失。”

&esp;&esp;贾珩点了点头,说道:“临近过年,营中诸事繁芜,范参军多派人盯着军纪,我最近也会时常过来看着。”

&esp;&esp;范仪点了点头,拱手应是。

&esp;&esp;贾珩又叮嘱了几句,然后范仪离了中军营房。

&esp;&esp;陈潇轻声道:“你这个谋士,眉骨之下有着愤愤不平之气。”

&esp;&esp;贾珩抬眸看向陈潇,轻声说道:“他身世坎坷,命途多舛,自然看待世事难激愤了一些。”

&esp;&esp;陈潇目光闪了闪,也没有多说,道:“你接下来做什么,中军营房里坐着?”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坐这做什么,当然去看看诸营卫子弟。”

&esp;&esp;下基层视察一官兵,与官兵打成一片,发掘年轻将校和士卒,否则来京营不就是白来了?

&esp;&esp;贾珩接下来观看了诸军整训事宜,视察了一众将校。

&esp;&esp;及至近晌时分,这才骑着快马离了京营,向着神京城的一座山庄酒楼而去,这是山麓掩映之所,不同于临街而建的酒楼,兼顾着私密性和安全性。

&esp;&esp;贾珩与陈潇一同来到早已订下的包厢,吩咐着后厨准备着菜肴。

&esp;&esp;贾珩落座下来,隔着窗户看向外间的街道,问着陈潇道:“请柬送过去了吗?”

&esp;&esp;“赵府收到了。”陈潇道。

&esp;&esp;贾珩点了点头,端起茶盅,轻轻抿了一口茶,看向街道上的皑皑积雪,行人稀稀落落,亭台楼阁上的檐瓦之上覆着厚厚积雪,因为暖阳当空,已开始陆陆续续融化着雪,雪水滴滴答答落青石板路上。

&esp;&esp;他这次不仅仅是与赵翼商量一下煤炭之事,还有稍稍拉拢这位赵阁老的意思,既然天子打算要以他制衡浙党,他不可能事事自己赤膊上阵,那样要不了多久,就会被科道言官乃至南方士人诋毁,毁谤加身。

&esp;&esp;而老丈人秦业与他的翁婿关系,满朝皆知,也不好直接出来。

&esp;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