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红楼之挽天倾 第1305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此刻,也频频看向不远处正在举着酒盅饮酒的武将。

&esp;&esp;这等酒宴,最容易出现武将一时喝多,然后酒后失态,埋下杀身之祸引子的事来。

&esp;&esp;崇平帝也举起酒盅饮了几杯,凹陷的脸颊有些红润,瘦松双眉下的目光,明亮剔透,晶莹闪烁。

&esp;&esp;酒入愁肠,心头的一些琐碎情绪,难免翻涌而起。

&esp;&esp;看向下方一众朝臣,崇平帝举起酒盅,道:“诸卿。”

&esp;&esp;下方群臣闻言,纷纷放下酒盅,目光崇敬地看向那身穿明黄色龙袍的中年皇者。

&esp;&esp;崇平帝面色复杂,感慨道:“隆治二十七年,辽东失陷,天下震动,之后北方再无宁日,况自崇平年间,虏寇数次南侵,北方烽火一岁两警,不知多少汉家百姓泪洒胡尘。”

&esp;&esp;此刻一杯酒下肚,这位中年天子心头的愁绪,正在疯狂滋长起来。

&esp;&esp;内阁首辅韩癀眉头之下,轻声说道:“圣上即位以来,励精图治,为中兴大汉夙兴夜寐,如今天命维汉,虏酋授首,正是我等大汉臣民奋发有为,再肇华夏之基之时。”

&esp;&esp;此刻,殿中文臣听闻此言,也都纷纷说着。

&esp;&esp;崇平帝笑了笑道:“诸卿所言甚是,如子玉《平虏策》所言,如今汉虏之局,方为相持阶段,想要战略反攻,还要我等君臣携手并进。”

&esp;&esp;说着,看向那坐在右手头一个木桉后的蟒服少年,轻声说道:“子玉,昔日在熙和宫中所上《平虏策》言犹在耳,原本说着还要五年时间,方有今日,子玉真乃国士也。”

&esp;&esp;当时,贾珩说着需要五年时间,就可形成相持之局,而如今并没有五年,贾珩就还崇平君臣一个强大的大汉。

&esp;&esp;而且就是在这熙和宫中,当初还唇枪舌剑,不少朝臣反对着贾珩所言,但现在再看,昔日之沸议,不言而明。

&esp;&esp;经过这段时间,皆是一一实现贾珩所言。

&esp;&esp;而一些记忆还不错的朝臣,再次看向那蟒服少年,心神多少就有些复杂。

&esp;&esp;不管永宁侯如何少年得志,但这份能打仗的能耐,众人不得不膺服于心。

&esp;&esp;贾珩起得身来,拱手拜道:“是圣上德威庇佑,方有今日边塞初定,臣等不过略尽臣子本分,不值当圣上盛赞。”

&esp;&esp;崇平帝笑道:“子玉过谦了。”

&esp;&esp;不过,不骄不躁也是好事。

&esp;&esp;就在这时,从殿外来了一个内监,行色匆匆。

&esp;&esp;殿中群臣看向那内监,心头不由微诧,暗暗猜测。

&esp;&esp;只见那内监行了一礼,轻声说道:“陛下,上皇打发了人过来,想一观皇太极人头。”

&esp;&esp;群臣:“……”

&esp;&esp;贾珩也放下酒盅,心头涌起一股古怪。

&esp;&esp;奴酋授首,老爷子似乎也想凑这个热闹。

&esp;&esp;因为今日是崇平帝的宴场,太上皇也不好来到前殿凑热闹,去抢着唯一主角——崇平帝的风头。

&esp;&esp;殿中群臣闻言,心思也多是复杂莫名,不少官员将羡慕的目光投向那蟒服少年。

&esp;&esp;武勋堆中端坐的南安郡王,眉头紧皱,一杯一杯喝着闷酒,心头冷笑。

&esp;&esp;现在就是那小儿风头正盛之时,不争一时之气。

&esp;&esp;所谓水满则溢,月盈则缺,来日方长着呢。

&esp;&esp;崇平帝点了点头,吩咐道:“戴权,将奴酋之首送至重华宫,以供太上皇观阅,待明日太庙献俘。”

&esp;&esp;戴权应命一声,然后拿着盛放着头颅的锦盒,向着重华宫行去。

&esp;&esp;待小小插曲过去,殿中丝竹管弦声音大起,气氛渐渐推至高潮,推杯换盏,气氛喧闹。

&esp;&esp;额哲放下手里的酒盅,目光逡巡过一众朝臣,心头暗暗留意,对大汉朝的朝局观察着。

&esp;&esp;就这般,一场凯旋宴饮直到午后未时,殿中群臣渐散,而崇平帝仍是单独留下了贾珩向着后宫而去。

&esp;&esp;崇平帝微笑了下,说道:“子玉,咸宁和婵月在坤宁宫等着你呢。”

&esp;&esp;“圣上……”贾珩轻声说道。

&esp;&esp;“还唤圣上?”崇平帝面带微笑,问道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