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红楼之挽天倾 第1341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p;&esp;内阁大学士赵默,暗然面色见着一抹担忧,道:“韩阁老。”

&esp;&esp;方才圣上留下单独奏对,多半是提及自己。

&esp;&esp;韩癀转眸看向赵默,摇了摇头,以目示意。

&esp;&esp;赵默面色苍白,嘴唇翕动了下,情知内阁人多眼杂,不好多问,只得拿起一旁的毛笔,取一张宣纸,刷刷写着。

&esp;&esp;少顷,韩癀接过小吏递来的宣纸,见着宣纸上工整的字迹,只有两个字,若何?

&esp;&esp;什么都没有说,但两人共事多年,皆已明了彼此之意。

&esp;&esp;所谓若何,即为君意若何。

&esp;&esp;韩癀不假思索,也提起毛笔,从一旁提笔同样写了两个字。

&esp;&esp;宣纸上自然不是“快逃”,而是“两江。”

&esp;&esp;赵默接过宣纸看见两个字,眉头皱了皱,旋即在心底辗转来回,须臾之间,明悟过来。

&esp;&esp;两江总督高仲平在江苏一地推行的清丈田亩,一条鞭法,他们作为内阁阁臣,不能反对。

&esp;&esp;赵默面色变幻了下,暗暗叹了一口气,没有再提笔书写着什么,只是将手中的宣纸折叠了下,装进袖笼。

&esp;&esp;第995章 宋皇后:刚才子钰说的好像是……帝王之学?

&esp;&esp;坤宁宫

&esp;&esp;贾珩饮了一杯酒,说了几句祝贺宋皇后诞辰的词,这场家宴性质的午膳除了喧闹、热烈,倒也乏善可陈。

&esp;&esp;其间,宋皇后叙说着接下来几天婚礼的安排,让贾珩做好准备。

&esp;&esp;因是赐婚,民间的六礼程序虽然简约了许多,但一样不少。

&esp;&esp;聘礼方面,天家虽然不缺黄白之物,但宁荣两府怎么也是体面人,不可能太过寒酸,而且还要费一番心思。

&esp;&esp;此刻,距离月中大婚仅仅有着十天,内侍省的宫人已经开始筹备着,嫁妆自是从府库拣选。

&esp;&esp;崇平帝用罢午膳,也没有听着一群老娘们闲聊,在戴权以及一众内监的簇拥下,去了内书房,留下贾珩与咸宁公主,接受宋皇后与端容贵妃的耳提面命。

&esp;&esp;宋皇后笑道:“子玉,你这几天和泽儿在一块儿也好好说说话,以后就是一家人了,还要好好亲近才是。”

&esp;&esp;因为魏梁二王请了宋皇后的安之后,就返回部衙,有些话倒也是潜台词。

&esp;&esp;这时,咸宁公主拉过陈泽,笑道:“先生,咱们要不去偏殿叙话吧。”

&esp;&esp;方才阿弟说的那些话多少有些吓人,小大人一样,好在阿弟将来去就藩,也不用过于担心。

&esp;&esp;只是那位陆学士怎么教阿弟这些话?

&esp;&esp;许是讲史之时,随口一说?

&esp;&esp;陈泽这时看向那少年,如点漆的眸子灵动剔透,笑道:“姐夫,你和我讲讲打仗的事儿吧,那奴酋怎么被擒下的?”

&esp;&esp;贾珩笑道:“那和你说说。”

&esp;&esp;端容贵妃笑意盈盈地看向自家儿子缠着那少年,原是玉容白皙,气质冷艳的丽人,婧丽玉颜见着一丝恬然。

&esp;&esp;她最放不下的就是着一双儿女,现在女儿嫁了好的夫婿,儿子能平安喜乐,别的也没有什么可奢求的。

&esp;&esp;远处的魏王妃严以柳,英丽的眉眼见着那少年与咸宁公主谈笑宴宴,心底不由生出一股妒意。

&esp;&esp;同样是天家赐婚,咸宁公主为何就能这般亢俪情深?

&esp;&esp;贾珩与陈泽说着话。

&esp;&esp;这时,咸宁公主道:“先生,刚刚阿弟还说,最近跟着翰林学士陆理近来学史,提及唐末藩镇为祸,武将跋扈难制。”

&esp;&esp;她觉得有必要纠正着自家弟弟的想法。

&esp;&esp;贾珩听闻提及陆理,心头微动,此人自当初在朝堂之时出乖露丑以后,现在倒是沉寂下来,教授皇子学问。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此事不在武人,而在事权不明,中枢威信全失,无力制衡地方,如宋时,行文人秉国,强干弱枝,一样不是失却国祚,靖康之耻,崖山之变,陆续为后人所笑?”

&esp;&esp;“反观自安史之乱结束,李唐神器还流转了一百五十年呢,终究是肉食者不矜恤百姓,才有黄巢之乱,而后李唐国势一泻千里,江河日下。”贾珩轻声说道。

&esp;&esp;其实不要一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