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红楼之挽天倾 第1371节(3 / 3)

加入书签

忠顺郡王陈泓的建议下,就写了一封书信寄送至江南的高仲平处,叙说缘由。

&esp;&esp;高仲平诧异了下,从差役手中接过书信,阅览起来,读着信笺纸上文字,眉头不由皱了皱。

&esp;&esp;邝守正目带关切,问道:“东翁?”

&esp;&esp;高仲平将书信重又放进信封,迎着几人的目光,面色平静,徐徐说道:“没什么事儿,高镛因为喝醉酒,在京城让锦衣府拿问了,这等小事还书信过来。”

&esp;&esp;这时高家老二高渤,闻言,心头一惊,连忙起得身来,朝着高仲平行礼说道:“父亲,我可否看看三弟的家书?”

&esp;&esp;高仲平面色如常,点了点头,将书信递将过去。

&esp;&esp;高渤接过书信,凝神阅览,不多时,已然眉头紧皱,愤然道:“这个卫国公竟如此跋扈?三弟不过言语开罪几句,就让这人拿到了锦衣府,真是好大的官威!”

&esp;&esp;在书信之上,自然是避重就轻,提及只是吃醉了酒,一时言辞无状,冲撞了贾珩,然后就被贾珩借着锦衣府的职权将高镛关押进锦衣府。

&esp;&esp;三言两语之间,勾勒着一个飞扬跋扈,恃功而骄的少年勋贵。

&esp;&esp;高仲平当年也是崇平帝的宠臣,而且还是当初帮着崇平帝参与夺嫡的宠臣,可以说与陈汉皇室关系密切,但如今在四川、两江辗转,儿子却被拿捕进锦衣府。

&esp;&esp;高仲平看完书信之后,神色如常,而高渤接过书信,却已勃然大怒,愤愤不平。

&esp;&esp;高渤目中怒气涌动,沉声道:“父亲离京城十年,不想京城出了这么一个人物,年岁不过弱冠,仗着立下了一些军功,就目中无人,圣上……”

&esp;&esp;“住口!”高仲平眉头紧皱,目光阴沉地看向高渤,沉喝道:“竖子焉敢无礼?”

&esp;&esp;高渤心头一惧,拱手道:“父亲。”

&esp;&esp;这时,邝守正打了一个圆场,劝道:“东翁,二公子也是一时牵念三公子,这才心急口快。”

&esp;&esp;高仲平眉头皱了皱,道:“卫国公是国之重臣,执虏酋之首,一扫我大汉倾颓之势,镛儿的性子,我是知道的,鲁莽无状,”

&esp;&esp;其实心头也推断出原委,只怕与近来传至大江南北的天子赐婚一事有关。

&esp;&esp;咸宁公主被圣上许配给了那卫国公,而镛儿在几年前就看中了咸宁公主,但毕竟是宗室帝女,原本想着寻个良机帮着镛儿求娶,不想让那卫国公捷足先登。

&esp;&esp;高仲平道:“邝先生,稍后提醒我,写一封信。”

&esp;&esp;写信自不是宽慰高镛,而是训斥,令其在家好好读书。

&esp;&esp;一众幕僚见高仲平不以为忤,也不好就着此事叙说。

&esp;&esp;邝守正道:“东翁,近来江苏苏州府商贾串联频频,据学生所知,他们似要闹出一些动静,阻遏东翁的一条鞭法推行。”

&esp;&esp;吴贤成道:“东翁,随着文吏下到州府县域,地方排斥清丈田亩和一条鞭法的士绅小吏相互勾结,难免裹挟百姓生事,如遇突发情况,江南大营需得及时介入才是。”

&esp;&esp;这些时日,两江总督衙门派出了五六波工作组前往江苏下辖府县,主持清丈田亩,行一条鞭法的新政事宜。

&esp;&esp;而清丈田亩的举动,毋庸置疑,引起了江南士绅的强烈反对,士绅裹挟百姓围攻县吏员僚,工作一度无法开展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