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楼之挽天倾 第1464节(2 / 3)
sp;&esp;金升应了一声,看向面色凝重的金铉,心头也对即将到来的朝廷大军有些担忧起来。
&esp;&esp;就在这时,外间一个身穿红色甲胄的卫士步伐匆匆而来,道:“大帅,朝廷的兵马到了。”
&esp;&esp;“这么快?”金铉闻言,诧异了下,连忙道:“快随我迎迎。”
&esp;&esp;此刻,大汉忠勤伯谢再义领兵五千,立身在西宁府城的东城外一里外,身后的旗帜如林,战马上的大汉军卒火红色的号服恍若燃烧熊熊的烈焰,但全军缟素,白幡猎猎作响。
&esp;&esp;除却骑军偶尔打起响鼻,马蹄在草丛上踏踏声响,大军寂然无声,但一股无形杀伐气息却震慑着西宁府城上的守城兵丁。
&esp;&esp;相比上一批的京营兵马,这一批的京营骑军无疑更为训练有素。
&esp;&esp;谢再义眺望着城头上方的金字旗帜,眉头皱了皱。
&esp;&esp;正如贾珩所言,金家镇守西北多年,俨然已形割据之实。
&esp;&esp;随着眼前的黝黑大门“吱呀”一声,笨重的巨门缓缓打开,近百骑策马而出,为首之人正是抚远将军,金铉。
&esp;&esp;金铉身旁一左一右则是女婿方晋和二儿子金升。
&esp;&esp;“谢将军。”金铉打马快步而去,在马上就向着谢再义拱手,而身旁的西宁边将同样没有下马。
&esp;&esp;虽然谢再义是大汉忠勤伯,但身为抚远将军的金铉是“西宁郡王”的袭爵人。
&esp;&esp;当然贾珩领兵过来,金铉可能另当别论。
&esp;&esp;谢再义抱拳还了一礼,心头就有些不悦,高声道:“金将军。”
&esp;&esp;金铉目光瞟了一眼谢再义身后全军缟素的骑军,心头剧震。
&esp;&esp;不仅是因为全军挂幡,一派哀兵之意,还因为眼前兵将的气势,与南安等人还有不同。
&esp;&esp;这是一支百战雄师!
&esp;&esp;事实上,随着贾珩领兵在边疆打赢对虏之战,以果勇营为骨干的骑军,已经焕然一新。
&esp;&esp;“金将军,卫国公领大军尚在后方,命谢某领军为先锋,咱们先进西宁府城吧。”谢再义打断了金铉的纷乱思绪。
&esp;&esp;金铉回过神来,连忙伸手道:“请。”
&esp;&esp;而不远处的方晋、金升以及宁夏总兵胡魁等将校,同样也生出几许凛然之意。
&esp;&esp;朝廷这是要动真格的了。
&esp;&esp;众将进入西宁府城议事节堂,谢再义为金铉邀至上首列坐,然后与在场几位将校一一通名介绍。
&esp;&esp;金铉道:“谢将军,卫国公如今行军到了何处,何时能到西宁。”
&esp;&esp;谢再义道:“国公让我先行一步,以先锋驰援西宁,以防为敌寇所趁,在谢某之后,尚有两翼兵马,这一路星夜倍道,不能使西宁有失。”
&esp;&esp;说着,虎目投向金铉等人,问道:“金将军先前连发急报,未知上次败军收拢多少?”
&esp;&esp;虽说是十万大军一朝丧尽,但并不意味着被全歼,肯定有陆陆续续逃归回来的零散兵马,当然也不会多,所谓十停去了七停。
&esp;&esp;金铉点了点头,叹了一口气,说说道:“谢将军,前后败军接应下来大概有两三万左右,如今伤兵尚在城中,正在着军中医官诊治。”
&esp;&esp;谢再义道:“稍后我去看看,想来有不少是昔日袍泽。”
&esp;&esp;金铉道:“谢将军领大军急来,想来将校士卒皆已疲惫,府中已经准备了酒肉,招待驰援的诸位兄弟,也为谢将军和诸位将军接风洗尘。”
&esp;&esp;京营骑军毕竟是前来驰援西宁府城,自是要好好犒军。
&esp;&esp;谢再义也不多说其他,在金铉的招待下,京营骑军安顿下来。
&esp;&esp;时间匆匆,不知不觉又是四五天过去,以蔡权率领的京营骑军,庞师立率领的右翼骑军陆续赶至西宁。
&esp;&esp;西宁府城以东的碾伯县,夜色低垂,繁星满天,苍穹之下,松油火把处处。
&esp;&esp;贾珩驻兵携骑军驻在碾伯县,由知县俞世材供应军需,本人则在县衙官署之中与额哲以及汉将议事。
&esp;&esp;贾珩道:“青海蒙古如今诸部与察哈尔蒙古几部可有渊源?”
&esp;&esp;如果行掳掠烧杀之策,需要顾虑到察哈尔蒙古诸骑的感情。
&esp;&esp;额哲道:“青海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