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楼之挽天倾 第1498节(1 / 3)
&esp;&esp;还有一句话,丽人没有说。
&esp;&esp;父皇以后多半是将兵事悉数托付于他,京营更是由他独掌,内掌锦衣,外领京营,朝堂之上,再无南安等人与其分庭抗礼,此战过后,权势再盛三分。
&esp;&esp;甄雪莹润如水的美眸中期冀之光闪烁,轻声道:“姐姐,西北那边儿战事一旦定下来,子钰应该就南下了吧。”
&esp;&esp;“多半如此了,父皇一直想让他南下主持新政,先前不就拿下了最难料定的国戚?等西北战事一了结,他就该南下了。”甄晴柔声道。
&esp;&esp;那个时候,她和妹妹肚子里的孩儿差不多也该诞下了,苍天保佑,她肚子里的孩子可一定要是个男孩儿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金陵,两江总督衙门
&esp;&esp;高仲平手里同样拿着一份邸报观看,沉毅面容上凝重之色散去,说道:“西北和硕特蒙古一战丧尽精锐,女真亲王岳讬被俘,这个贾子钰用兵,不动则已,动则雷霆啊。”
&esp;&esp;这几天,他也在留意邸报上的记载,卫国公出师不利,顿兵东峡谷口,日费千卒,毫无进展。
&esp;&esp;但隐隐知道多半是卫国公在用计。
&esp;&esp;“东翁,如此一来,西北局势大定了。”总督府主簿邝守正目光微亮,喜道。
&esp;&esp;高仲平摇了摇头,说道:“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!固始汗夺下青海得了准噶尔汗的帮助,如今和硕特不敌朝廷天兵,一定会寻天山的准噶尔部搬救兵,唇亡齿寒的道理,这些蒙古人也懂。”
&esp;&esp;作为曾经的四川总督,对青海蒙古的壮大以及固始汗的跟脚,可谓一清二楚。
&esp;&esp;仅仅是凭借邸报上的局势推进,就已察觉到后续潜藏的风险。
&esp;&esp;邝守正问道:“东翁,那朝廷如何应对?”
&esp;&esp;“迫不得已,也只能顺势而为,打一场了,不然撤兵之后,和硕特蒙古卷土重来,青海河湟仍不复朝廷所有,过个三二年,又为心腹大患。”高仲平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青海等地的战事,一旦打起来,就停不下来。”
&esp;&esp;“东翁,对卫国公用兵不大放心?”通判吴贤成问道。
&esp;&esp;高仲平道:“卫国公用兵之能,有目共睹,这个不必疑虑,但打仗打的是钱粮,今年湖广大旱,江南也推阻钱粮,国库之中,钱粮还能支撑多久,谁也不知道。”
&esp;&esp;邝守正道:“那东翁接下来有何打算?”
&esp;&esp;“如今西北既已大胜,江南新法就不好再停滞不前了。”高仲平目光炯炯有神,沉声道:“我会向朝廷上疏,今年夏粮征收,推行新法,不要事事都等卫国公。”
&esp;&esp;如今最难啃的硬骨头,勋戚已经被卫国公先前解决大半,正在疑虑的官绅就由他处置。
&esp;&esp;“东翁所言甚是,原本一条鞭法就是东翁提出,清丈田亩等事自也该推行了。”邝守正道。
&esp;&esp;吴贤成点了点头,道:“如今正好挟大胜之威,再次推行新法,河南那边儿新法推行已经如火如荼。”
&esp;&esp;高仲平点了点头,面上若有所思。
&esp;&esp;离两江总督衙门大约两里的街巷之中,是一座牌楼巍峨的宅邸,此刻正值傍晚时分,廊檐上的灯笼随风轻轻摇曳着。
&esp;&esp;前两江总督,现户部侍郎兼领仓场侍郎的沈邡,正在厅堂中与几位江南官员叙话。
&esp;&esp;来者是南京都察院的一位监察御史郭超,还有一位是南京国子监司业鲁伯奇。
&esp;&esp;沈邡问道:“未知两位拜访沈某,所为何事?”
&esp;&esp;郭超面色谨肃,拱手道:“沈大人,卫国公领兵前往西北,一个多月,全无进展,今年朝廷用兵了两三次,国帑耗尽,国库渐渐空虚,而湖广等地又大旱,米粮不继,下官以为还是要落在江南这边儿了。”
&esp;&esp;沈邡道:“郭御史的意思是?”
&esp;&esp;郭超道:“沈大人执掌仓场,今年可否向朝廷诉诉苦?夏粮、秋粮向朝廷少转运一些,江南官员俸禄也有半年没发了,先紧着江南如何?”
&esp;&esp;一旁的国子监司业鲁伯奇道:“沈大人,朝廷今岁可谓兵事连绵,一场接着一场,钱粮靡费庞巨,而我等听说沈大人还要再多向朝廷解运米粮,这如何能行?这战事就是个无底洞。”
&es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