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楼之挽天倾 第1733节(2 / 3)
&esp;&esp;贾珩心念此处,寻了一个书吏,问道:“李阁老去山西点查边镇军屯,去兵部问问,可有条陈以急递传来。”
&esp;&esp;作为内阁次辅、兵部尚书,在地方上的调研、处置,按例会有条陈递送至兵部,以备诸军机参酌。
&esp;&esp;那书吏点了点头,然后去了。
&esp;&esp;这会儿,谢再义面色肃然,说道:“节帅,地方屯田为不少军将把持,单独凭借军机处的那些文臣,只能简单摸摸情况,未必动得了这些军将。”
&esp;&esp;贾珩道:“李阁老去山西,楚王去了山东,五军都督府也组织一批人随军机处诸司员前往四川、湖广、两江两地梳理卫所兵丁、屯政,至于闽浙粤三地暂不动。”
&esp;&esp;其实军屯田亩比较多的也就是这几处地方,闽浙粤几地粮田甚少。
&esp;&esp;山西是边镇,太原、大同边镇都在,先前整饬的主要将校,并未涉及屯田,还不知又能爆出什么雷。
&esp;&esp;可以说,整个大汉在崇平十六年取得几场胜利,只是正如他当初给崇平帝说的,用一场巨大的胜利来推动革新的催化剂而已。
&esp;&esp;如今的新政以及军屯屯政、卫所的清查,无不是这种革新之策的全面铺开。
&esp;&esp;换句话说,他一直在按照当初在内书房之时与崇平帝的奏对,以及《平虏策》而行,稳扎稳打,并无旁逸斜出,也无急躁冒进。
&esp;&esp;谢再义道:“节帅,方才提及要裁撤地方卫所?”
&esp;&esp;贾珩道:“不是裁撤,而是根据不同省域之防情,合理规划卫所防务,去岁,整饬盐务,开海通商,但开源也不行,现在就是节流,国家蓄养军士高达百万,可用之兵却不过二三十,长此以往,国家羸弱,如何攘外安内?”
&esp;&esp;从头到尾,他只是通过个人的将略以及努力,帮助陈汉打赢了几场大仗,除了河务、盐务、京营得以整饬外,陈汉在军政体制上的腐朽无能和持续失血,并没有得到全局性改善。
&esp;&esp;当然,盐务和海关、京营的整饬,重塑了中枢威信,丰殷国库,为革除积弊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&esp;&esp;谢再义拱手道:“节帅所言甚是。”
&esp;&esp;贾珩面色默然,说道:“明天我去京营看看。”
&esp;&esp;在京中也不可过于流连花丛,也当去京营看看军士操演。
&esp;&esp;过了一会儿,那书吏去而复返,面上带笑,恭维说道:“国公真是神了,兵部还真有李阁老递送来的山西诸卫所、屯政账册,说是要递送军机处的,小的要了一份儿抄录。”
&esp;&esp;贾珩点了点头,接过那条陈,打开奏疏,凝眸细看,目光闪了闪,面色微动。
&esp;&esp;李瓒去山西近两个月,主要是点查兵丁、整饬屯政。
&esp;&esp;至于前者,因为太原、大同当初在崇平十六年已经被贾珩清查、血洗过一番,故而波及的只是卫所屯田事务。
&esp;&esp;两相叠加,自李阁老前往山西一来,厉查缉捕卫所不法军将,凡大小将校三十八人,追查田亩五十四万三千亩,籍没赃银七十二万五千两。
&esp;&esp;贾珩道:“你也看看,这还只是山西一省,军屯之田不多。”
&esp;&esp;说着,将手中的条陈清册递给一旁的谢再义。
&esp;&esp;谢再义接过清册,阅览了下,说道:“触目惊心,可见天下屯政之败坏。”
&esp;&esp;贾珩道:“湖广、山东、四川也是重灾之地,我向圣上举荐你为军机大臣,全权负责湖广的军屯事务。”
&esp;&esp;“节帅。”谢再义闻言,心头一震,目光激动地看向那少年。
&esp;&esp;军机大臣显然可预知机务,他何德何能?
&esp;&esp;贾珩道:“自南安郡王退出军机处以后,我又时常在外,军机处乏武勋坐镇,帮助圣上梳理西北、藏地之事务,你进入军机处以后,当从兵事上建言国策。”
&esp;&esp;让谢再义进军机处,本身也是到了时候了,而且军机大臣原就无定品,但在大汉文武官员却是阁臣、枢密。
&esp;&esp;而后,贾珩与谢再义等一众五军都督府军将用过午饭,就前往宫中奏事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大明宫,内书房
&esp;&esp;正是午后时分,慵懒日光照耀在殿前的玉阶上,澄莹如玉。
&esp;&es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