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红楼之挽天倾 第1761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崇平帝见得晋阳长公主,轻轻叹了一口气,道:“晋阳。”

&esp;&esp;如果不是帮着自己料理内务府的差事,晋阳也不会前往金陵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暂且不提京中因为太上皇驾崩而沸沸扬扬,却说贾珩率领重兵合围兖州府以后,组织重兵向兖州府城攻防,自首战之后,就颇不顺利。

&esp;&esp;就这样,时光匆匆,不知不觉,崇平十七年已经进入盛夏时节。

&esp;&esp;兖州府城前的攻防战已经有了几轮,前后历经了五天,汉军除却在兖州府城中,扔下一两千具尸体外,几乎毫无进展。

&esp;&esp;纵是官军大批士卒偶尔打上城头,也很快被豪格以及李延庆从城头上撵下去,根本就没有形成气候。

&esp;&esp;而后就是长达近十天的暴雨倾盆,一度中断了官军的进兵之势。

&esp;&esp;因为正是五月中下旬,雷暴天气众多,乌云聚集,夏雨滂沱,“哗啦啦”地落在齐鲁大地上,草木经雨之后,葱葱郁郁,蓊蓊青青。

&esp;&esp;此刻,兖州府城之中——

&esp;&esp;原府衙大堂中,五间瓦房空间轩敞,一众身形魁梧的军将正在觥筹交错,酒酣耳热,气氛颇为喧闹,庆祝汉军这几天的停攻。

&esp;&esp;汉军先前不停攻城,轰天雷以及炮铳齐发,城中守御的兵卒也有不少伤亡,主要对轰天雷防无可防。

&esp;&esp;而这几天大雨无疑迟滞了汉军的攻势,让城中的诸军将都能安生几天。

&esp;&esp;后衙厅堂中,陈渊与豪格、李延庆三人坐在书桌之后,同样开始叙话起来。

&esp;&esp;陈渊面色阴冷,沉声说道:“官军这几天攻势受挫,这次又下了大雨,应该是登不上城了。”

&esp;&esp;豪格道:“这场下雨还能支应一段时间,但雨停之后,官军势必还会加大攻势,城中的粮秣还能支应多久?”

&esp;&esp;陈渊斜飞入鬓的剑眉下,目光凝了凝,道:“如果按现在消耗米粮的速度,应该能支撑三个月。”

&esp;&esp;豪格雄阔面容上,不由现出思索之色,道:“那北边儿的战事警情,应该也就在这几天了。”

&esp;&esp;陈渊道:“这般困守死地,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
&esp;&esp;这时,白莲教的长老裴远从外间而来,手里拿着一个短条笺纸,朗声说道:“公子,神京的飞鸽传书。”

&esp;&esp;陈渊放下手中的酒盅,剑眉挑了挑,目光闪烁了下,问道:“最近,神京有什么消息?”

&esp;&esp;裴长老沟壑丛生的面容上喜色难掩,说道:“重华宫的那位太上皇驾崩了。”

&esp;&esp;此言一出,陈渊心头一惊,霍然而起,道:“怎么一说?”

&esp;&esp;裴长老道:“公子,太上皇驾崩了。”

&esp;&esp;另外一旁正在拿起酒盅细品的豪格,浓眉之下,那双如同虎狼的目光闪烁了下,似有几许凶戾之芒闪烁不停。

&esp;&esp;“那位太上皇可算是驾崩了。”豪格诧异说道。

&esp;&esp;在他的心头,在他记事的时候,那位太上皇就时常被阿嬷提及,没想到,都活了这么久。

&esp;&esp;陈渊心绪激荡,沉吟说道:“计划已经在实施中了。”

&esp;&esp;记得当初的计划就是,等太上皇出殡之时,一同行大计,先让齐王登基,为废太子和前赵王正名,之后陈渊再被封赵王,入京辅政,共同对抗贾珩。

&esp;&esp;当然,这其中几家各有各的小九九,如陈泓同样有其他想法。

&esp;&esp;至于为何不刺杀崇平帝,因为崇平帝暗中有侍卫高手相护人身安全。

&esp;&esp;陈渊朗声说道:“京中兵马空虚,正是起事的时机,等齐王那边儿成事,先抄了贾家,然后再下了贾珩小儿的兵权,我们的围也就解了。”

&esp;&esp;豪格沉吟片刻,说道:“那时候,齐王会不会将错就错,将我们剿灭在此。”

&esp;&esp;陈渊清声说道:“那贾珩小儿根本不会服他,如果挥师神京勤王,他还离不得我们。”

&esp;&esp;这就是陈渊以及齐王、陈泓等人的算计,即以山东乱军牵制贾珩,齐王以天子长子的身份,在京城即位以后,造成既成事实,然后就是收拢京营兵权,反过来一封圣旨就下了贾珩的兵权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……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