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楼之挽天倾 第2312节(1 / 3)
&esp;&esp;以巴蜀一域对抗朝廷,胜算几何?犹未可知。
&esp;&esp;第1592章 贾珩:真就是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……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时光匆匆,不知不觉就是进入八月初,夏日炎炎,暑气上涨。
&esp;&esp;这一日,神京城头,旗帜猎猎作响,内阁阁臣李瓒,齐昆,林如海,赵翼等人,以及军机大臣施杰和其他军机司员,相送征讨四川的京营大军。
&esp;&esp;而贾珩则是锦衣府将校的扈从下,相送征蜀大军谢再义。
&esp;&esp;这次征讨蜀地,谢再义为主将,宋源为行军主簿,更有贾家小将一路在军中相随。
&esp;&esp;“英国公到了四川之后,当用攻心之策,只诛高家一人,其他兵将只要向朝廷输诚,可以免除一死,如能绳缚高家叛将,献于朝廷,官爵一如原样。”贾珩说道。
&esp;&esp;这就是攻心之策,如果能迅速平定巴蜀叛乱,也可安定中外人心。
&esp;&esp;谢再义面色一肃,拱手说道:“王爷放心。”
&esp;&esp;贾珩点了点头,也不多做叮嘱,说道:“谢兄,我在京中就静候捷音了。”
&esp;&esp;谢再义抱了抱拳,然后翻身上马,“蹭”地一下子拔起腰间的宝剑,如水剑光在夏日骄阳映照下,炽耀夺目,说道:“出发!”
&esp;&esp;“呜呜……”
&esp;&esp;随着苍凉的号角声响起,大军浩浩荡荡地前往四川方向,开始了征战之旅,而神京城的百姓和朝野群臣,也将目光投向蜀地,关注着这场发生在四川的叛乱。
&esp;&esp;贾珩则是打算坐镇在神京城,安抚高仲平身故之后的局势。
&esp;&esp;经过吕绛、高仲平两位阁臣的清理,朝堂的气氛诡异了许多,或者说,产生了寒蝉效应。
&esp;&esp;一些忠臣志士开始暗地里串联,想要靖诛贾贼。
&esp;&esp;此刻,城墙之上,李瓒眺望着谢再义率领京营大军离去,目光闪了闪,心头却涌起一念。
&esp;&esp;无高仲平在,巴蜀的叛军应该不会支撑太久。
&esp;&esp;如果英国公平定叛乱,他就用离间之计分化谢贾,再以郡王之爵相诱,说服其匡扶社稷,驱逐卫王,还政陈汉。
&esp;&esp;还有现在京营当中的曹变蛟,在北平府时,在他帐下听用,知其为忠直之士,如能感召其效忠大汉社稷之心,接管京营……
&esp;&esp;这大汉社稷未必没有一线生机!
&esp;&esp;只是,宫中还缺一颗棋子,继任皇位。
&esp;&esp;那就是端容贵妃以及八皇子。
&esp;&esp;如今甄氏对卫王帘眷隆重,不知外戚擅权之利害,而其子是否为光宗皇帝之子,或在两可之间。
&esp;&esp;不像魏梁两藩因逼宫、叛乱之事,已失大义名分,八皇子生性聪敏,温和敦厚,堪为明君。
&esp;&esp;而且以其为主,因其姐乃为咸宁公主,可最大程度上平复卫王旧部的余怒。
&esp;&esp;李瓒看向下方那意气风发的蟒服青年,心头叹了一口气。
&esp;&esp;当年那个赤忱少年,如何成了这幅权欲熏心,狼子野心的样子?
&esp;&esp;贾珩这会儿在一众锦衣府将校的陪同下,目送着京营离去,转身返回神京城。
&esp;&esp;蜀地原本就是困龙之局,他不可能带兵前去,否则万一京中生变,再被京中断绝了粮道,宣布他是反王,那么他孤军在蜀地,真就是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。
&esp;&esp;而且,他已为一方人主,不宜再和臣下争功,反而更多是以政治手段笼络能征善战的将校。
&esp;&esp;这一战过后,势必涌现一批军功贵族,这些都是他的羽翼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锦衣府,官厅
&esp;&esp;贾珩送别征蜀大军,就来到锦衣府,主要是听曲朗以及锦衣府将校,检讨高仲平逃亡一事当中,锦衣府方面犯下的疏漏。
&esp;&esp;锦衣府终究不是前明之时,老朱手下的那一批锦衣卫,竟连大臣请客吃饭,位置坐哪儿,说了几句话都记能一清二楚。
&esp;&esp;事实上,老朱时期的政治生活本身就是不正常的。
&esp;&esp;而他也没有老朱这等开国皇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