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21章(2 / 2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“那么,杨小姐以为既是罪魁祸首,又是救驾功臣的高家,当如何赏罚?”

&esp;&esp;“你是指……”凭借梦中见闻,杨书玉迟疑地看向他,“高公公便是高氏后人?”

&esp;&esp;“润公子到底想同我说什么?”

&esp;&esp;杨书玉不解润晚为什么会突然提起过去,她生在江陵长在江陵,与京都翻涌的风云毫不相干。哪怕追溯老一辈的恩恩怨怨,杨伯安也是在那场宫变发生的前几年离开京城。

&esp;&esp;出宫的路上,能在前庭碰见润晚,这显然不会是巧合。

&esp;&esp;比起怀疑润晚是太后派来截胡的,杨书玉更愿意相信他来是话要说,而不是现在这样看似散漫地同她闲聊。

&esp;&esp;“高将军南疆戎马一生,封侯挂印已在朝堂议程之内。他膝下育有两女一子,儿子虽平庸无名,立冠之年不过是军中的小小校尉,但高氏双姝却声名在外,那时也不知多少朱门贵户登门求娶。”

&esp;&esp;低沉的嗓音缓缓叙述着过去,润晚气质悠然,兀自吐出平淡的叙述,竟也能引杨书玉沉心静听。

&esp;&esp;两人先后踏上横亘在金水河上的白玉拱桥,恰似跨步进入当年风谲云诡的京都,虽眼不得见,却也能从文字叙述中感受其惊险。

&esp;&esp;“后来高氏长女奉旨入宫,仰承圣恩,专宠多年,诞下皇长子被立为太子,后又孕育皇四子,独得圣心,在所有皇嗣中最为受宠。人人皆道,她已稳坐凤台,废后另封也不过是时间问题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